快告诉孩子们,康健本土有支百年皮影队,来看"八百岁"老爷爷们演大戏!
6月14日晚《徐汇新闻》
康健桂林皮影班老艺人演出
经典连本大戏《说唐全传》
罗通扫北片段
康健桂林班皮影介绍视频
皮影“三打白骨精”片段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说起皮影,大家自然不会陌生。但是你看过原汁原味的上海本地皮影演出吗?在徐汇区的康健街道有着一支闻名遐迩的民间文艺社团,即“桂林班”皮影艺术团,该团队是目前上海现存的唯一一支能够唱、念、白、做的皮影团队。2013年,徐汇区康健街道的皮影戏被列入第四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然而随着近年来团队成员年事渐高,又无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这块文化瑰宝也许终究会走到消逝的结局。最近,保护单位康健街道计划通过影像数字化和剧本数字化留存的方式,达到在无传承人现场表演、无人教授的情况下,实现康健桂林班皮影的再现、延续和传承。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徐汇区康健街道的“桂林班”皮影艺术团正在桂林公园的四教厅演出一场《说唐全传——罗通扫北》,这支团队有个雅号,叫做“八百天团”。因为该团队的11名老艺人年龄加起来达到了864岁,最大的有89岁。别看艺术团成员年事已高,表演起来却是精神抖擞,配上乐队的演奏,桂林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沈明泉将罗通连战东南西北四门武将的打斗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所用的语言正是上海本地方言。
这段精彩绝伦的皮影表演都被一旁的摄像机完整地记录了下来。近几年,徐汇区非遗办不遗余力地对非遗传承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将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优秀剧目,通过视频影像的方式留存下来。对于代表性传承人物,用口述访谈的方式,将他们的生平经历和主要的情况记录在册,最终整理编辑成书,供后人通过影像和书籍资料,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非遗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情况。
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渠道及大众娱乐需求的改变,也许皮影终将要是走进博物馆的。尽管如此,这些年桂林皮影一直在寻找接班人。他们将目光瞄准了退休群体,而同时具备所有必要条件的人确实有些少。
桂林皮影戏第五代传人沈明泉告诉记者,首先要用上海本地话来演绎,普通话是不行的,因为味道不一样,最难找的就是前场表演者,说、唱都要会,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一定的表现能力,皮影拿在手里随口讲讲,口语化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腔调。拿的是一个什么皮影,就是什么腔调,要进入角色。
说起来,“桂林班”是百年传承。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历经风雨,经过四代人传承改进和发展,形成了江南海派特色的桂林民间皮影戏剧艺术。期间曾因为文革等原因,戏班中断了20余年。2002年一度恢复,自发的在闵行、徐汇、长宁等区进行演出,后又因为缺乏经费和固定的演出场地等原因,团队一度面临解散困境。2006年起,在康健街道扶持下,再次重组桂林班皮影戏队,使得这个几近失传的非遗艺术再度在世人面前展露光芒。虽说如今又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但十多年来,康健街道一直坚持为皮影戏队提供排演场地并筹集相关活动经费和必要的支持及创造条件,每周日上午基本功排练,下午进行传统皮影戏的连台本戏演出,实行周周演,对社区居民开放,免费让老百姓观赏。并积极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使皮影艺术先后落户杜鹃园小学、上师大第一附属小学、康健外国语实验中学,在校园内开设皮影艺术兴趣班。并不遗余力地寻找接班人,目前,街道在各社区剧团艺术团试图寻找一些有功底并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希望能够作为人员储备来慢慢填充康健桂林皮影班。让这项古老的传统艺术可以得到良好的延续和传承。
老班主 徐顺林85岁
主演辅演 沈龙刚75岁
主演辅演 沈明泉74岁
助理 吴维福75岁
鼓板兼乐队指挥 沈惠清62岁
笛子 赵正元87岁
二胡/锣 沈永利 84岁
三弦 汤永昌87岁
琵琶 杨培仁70岁
铛锣/镲 张品余89岁
二胡/后勤 程莲玉76岁
康健桂林皮影目前正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传承人都已年过耄耋
但还没有一个下一代的传习者
传承人沈明泉曾伤感地说
你可以叫我们末代传人
皮影数字化留存工作迫在眉睫
寻找皮影传人的工作更需要
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如果您想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
如果您愿意为此贡献力量
请联系我们
未来
过去
非遗是过去 也是未来
皮影是光影 也是历史
部分信息来源:上海徐汇
徐汇融媒体中心记者:吴会雄